香港工業發展歷史

香港製造業的發展有頗長的歷史,但真正的重大發展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,頂峰則是在70年代初期,並一直保持蓬勃發展至80年代中期。整個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:

萌芽階段

二次世界大戰(1941年)以前,香港基本上一個轉口港,最早的製造業是修船業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,香港的製造業僅由少數山寨廠及一些與海港運作有關的企業組成。在中國抗日戰爭(1937年)開始到香港淪陷(1942年)前,香港製造業由於一些內地資本家為避免戰亂而把一些工廠遷到香港,曾有短暫的興旺。據193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當時在紡織廠工作的工人已有5.8萬多人,而建造和維修輪船的工人亦有1.6萬人。不過,這些工廠的生產,在香港經濟中地位尚輕,在香港出口總值中所佔比重也很低,香港基本上仍然是一個轉口港,香港淪陷後,這些企業基本上被一掃而空。

 

圖為太古船塢內一隻維修中的郵輪。

 

 

維修完畢,工人正為這隻巨型螺槳作最後整理工作。

 

 

圖示一家船塢內,工人正利用吊臂將整個船艙組件移嵌在一隻六千五百噸的貨船上。

香港建造及維修輪船業擁有多年歷史,設施被公認為世界一流。圖中正展示一艘興建中的輪船。

圖中的輪船正被改裝成為一艘貨船。